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雅文 > 正文

春过雅安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8-30 14:55:50 作者:王童

       穿出一条长约10公里的隧道就快到雅安了。而沿着这条隧道再折回汉源,阴阳割昏晓的感觉就将两地的风情融会贯通联接到了一起。这隧道是漫长而幽邃的,行进在里面似乎进入了爱因斯坦与霍金所说的光速时空。所谓洞内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瞬间,就随着那陡转的光景进入到了漫山花香,色彩斑斓的山坳间了。
 
赏花
       三月里,北京终于盼到了一场喜人的春雪,虽说这雪转瞬即逝,但仍给人留下了润泽的气息。而在南国,则早已是山花烂漫之时了。行走在庭院、古舍和溪水旁,那些花团锦簇或点缀或联手,一直伴随着我们的视野穿过清溪古镇、九襄的贞节牌楼、茶马古道、大田乡、上里古镇及被誉为世界最美丽大渡河大峡谷的两岸和蒙顶山的山涧中。
       春分时节,桃李芬芳,花夹两岸,从蒙顶山上边品茗边向下观望,但见在雾霭的缭绕中依稀可见那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梯田间隙中,流动的人织与车水。这是巴蜀大地的景致,是鲜花绽放,万物复苏的气韵。而满山遍野的花色与姑娘们鲜丽的霓裳起舞,真可谓是南国正芳春,触目交枝艳了。
       作家阎连科曾写过,浓郁的花香也能把人熏晕过去的。但这里白色的梨花、粉色的桃花和环绕在路边不为人注意的金黄色的油菜花,香气则是淡雅的,色调是素洁的。诚如雅安这地名那般雅致。从九襄到清溪古镇,环绕在身边的依然是花、是迷离的色彩及出门赏花的人。电视报道,离此地不远的成都龙泉山迎来了50万人观赏桃花,从航拍的照片上看,那攒动的人流像溪水一样漫过了金山。我不知这是庙会抑或是赶集。古人在清风送爽中,吟风弄月、赏花掠美的闲情逸致,想必是不会涌现出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泥土气息也会荡然无存的。
       但我们雅安这里却是雅静的、诗意的,在上里古镇吃着雅鱼,芳景就在目距的二仙桥周畔。画写生的男女支着画架,寻觅着他们心中的山水,亦觞亦咏,花容也就在身边绽放。而行走在汉源大田乡玉树琼花搭就的满地落花的曲径中,春过长亭、飞花侵鬓,这阒寂的桃花源里,就在身边,人们却为何趋之若鹜地去舍静取闹呢?或许有人喜欢热闹吧!扎堆在一起,踏春观景,也许是在聚人气?但我是无论如何不愿凑这份热闹的,也想象不出50万人入花丛中的盛况有多壮观,有多少闲情在花香袭人中能尽兴而归呢?眼下,在春风拂面中寻着前面美人的芳踪,远近大小,尽可把花容月貌一览无余。现实中的“梨花仙子”徐彩女攀在梨树上边授花粉边告我,这授花粉等于是杂交嫁接,把普通的品种嫁接出硕大的鸭梨。听罢、咂着尚未嚼到的香梨味儿,登山望去,飞雪一样的梨花在山云的飘动中、在格子样田野旁尽情怒放着,花丛掩映的石桥,桥上行走的人都在李清照“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诗句中融为了一体。
 
品茗
      到蒙顶山品茶,真可谓是寻着神仙仙踪过日子了,因这里可是茶圣陆羽钦点过的雅州茶的发祥之地。陆羽当年经剑门蜀道入绵州……越巴水,临夷波,伐枝掇茶,将蒙山茶列为精品,可见蒙山茶的魅力。到蒙顶山,正是清明前夕,于是就赶上喝明前茶,因明前茶生长也就有一个月的时间,产量非常有限,弥足珍贵。当烫金的青花茶碗端上来泡水,那云叶毫尖般的黄芽就在茶汤中翻滚着,碧绿沁香,咂一口,口舌生津。这茶先是用少许水浸泡一下,过一会儿,再用滚水冲开。而且这茶碗的茶盖怎么扣也很有讲究,如斜着插是要上水,扣过来是要结账,里面正插在前侧是袍哥们要开斗了。当然,喝茶时,你还可观赏到手舞龙嘴大茶壶,翻颈抖臂的沏茶续水的功夫表演。川人喜喝茶,喝茶间大摆龙门阵,谈谈时事政治,聊聊风花雪月,一天的烦恼皆除。
       北京的马连道茶庄前像蒙顶山上的茶博物馆里一样,也立有陆羽的塑像。但里面的真茶究竟有几何呢?蒙顶山上的茶是名副其实的。坐索道上山,眼见茶山上标有北京八大处特供的茶园,对住在京城这山脚下的我来说,倍感亲切。想起来,茶作为礼品,是最可送人的,也是最能拿得出手的。但除了在办公室每天沏上一杯外,或是来客时,泡上一壶,有谁会像老舍《茶馆》中的茶客们,就着花生豆、黑枣一泡泡上一天,天南海北地吹上一个晨昏呢?
       我到过位于北京王府井的吴裕泰茶馆,里面气氛高雅、古朴,茶香四溢,间或有丝竹奏《春江花月夜》及《雨打芭蕉》。但也许是价格的原因,里面的顾客寥寥。有钱人们宁愿去饕餮一顿烤鸭或是一锅涮羊肉,而不愿讨这碗清淡的不实惠。这或许是一种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南方的品茶到了北方就变成喝了,大碗茶曾是北京一品牌,可见茶的形态也有了质的变化。
       但中国发源的茶文化被东洋人拿去,却真真切切地变成了古典主义。日本的艺伎穿着和服、露着雪颈,用繁复的茶道仪式,在古乐中请君啜饮。窗外樱花枝动,莺啼残月,茶叙衷情,情操似乎也变得高尚起来,但中国人为什么会丢失了呢?
       蒙顶山上的明前茶除了黄芽,尚有石花和甘露等品种,一一饮过,之后,精神倍增地去登山,丝毫也不觉得累。由于被山景所迷,我遁走到了后山,误入到了满目叠翠的风林中。真可谓山前不知山后事,轻雾薄云隔面至。蛇形的山道石阶布满了青苔,落花缤纷,雨润青石,加上茶香沁人心脾,只感到气清神爽,不知不觉就忘了下山的时间。在这只有树叶婆娑的空寂中,真能让人想起空山不见人的那句诗,而在这静谧中,又真想放开喉咙高歌一曲,以抒离别或相爱或留恋之情。
 
大峡谷
       看到大峡谷,闭上眼睛,耳畔就会聆听到美国作曲家格罗菲那首著名的同名组曲。乐曲从日出到日落,共分四个乐章,格罗菲前后创作竟用了10年的时间。在乐曲的旋律中科罗拉多大峡谷景观一一呈现出来,其中在山路上的那一乐章,夹杂着摇滚的节奏,很有抑扬顿挫之感,让人如骑在马背上行走。大渡河金口大峡谷的悬崖峭壁上,也有一匹马在觅草,若骑上去沿峡谷逡巡而去,该是怎样的浪漫呢?宋人陈造诗曰几层苍翠拥烟鬓,连朝策马冲云去。恰把大渡河畔这一景观的情怀展现了出来。当然,陈造不是题金口大峡谷,但胸襟则是相通的。
       科罗拉多大峡谷长达三百五十公里,宽六至二十九公里,是世界上罕见的自然奇观。而金口大峡谷比之毫不逊色,《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将其评为中国最美丽的十大峡谷之一,也是实至名归的。因大渡河金口大峡谷是四川境内最长、最险、最窄、最深、最雄、最奇、最幽的大峡谷,比科罗拉多大峡谷还深542米,最窄处两岸仅为10米,比原来公布的世界最窄的峡谷——虎跳峡还窄20米。放眼望去,刀切开的金口大峡谷,岩岫对映,涧溪互戏,有鹰鸟掠过崖顶,而月桥卧波,山夹两岸的景致也确让人有荡胸生层云,一览众山小之感。山岩间,可见成昆铁路穿山而过,可以想象出当年开路者蓝缕开疆、艰难前行的印迹。
       气喘吁吁地登在穿涵洞、过危崖上山的青石台阶上,我常常想,当时的筑路者是怎样地有恒心,有毅力,有百折不挠的劈山开路的精神。在此精神的激励下,年逾七旬的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王宗仁拿出当年在西藏当兵的气魄,在峡谷旁古路村书记的搀扶下硬是登上了高差达1000米的崖顶,举目四望,他是否遥念到了阿里雪山。
       峡谷间,让人心胸豁然开朗的是瀑布沟水电站。由于这水电站的建设,形成了一个方圆84平方公里的汉源湖。湖水展露在崇山峻岭间,大开大合,煞是壮阔、缥缈而又凝重。这是峡谷之门,也是生命火花之门,它发出的电力闪耀峡谷两岸,也造福着千家万户。在这千家万户中,就有在彝寨天梯小学任教20余载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妇。他们孜孜以求,把云梯架到了知识的殿堂里,让众多山区的孩子长上了苍鹰的翅膀,飞向了蓝天。他们是感动中国的迎春吐绿的使者,也是在这峡谷中感天动地的普通耕耘者,而中国的脊梁不就是靠他们撑起的吗?遥看峡谷两山之间彩虹桥紧扣双山的形态,真让人产生一种攀升的联想。大峡谷组曲令人浮想连翩的音符,也在脑海中起舞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