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是谁?为什么要把他带回家?
要是在网上查找,全国叫“汉源”的人,估计得有数万乃至几十万。现在最有名的,要属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的黄汉源大夫,我青少年时期,有幸与他同住在北京东单外交部街的协和大院里。当时在名医荟萃的大院内,黄大夫还只是一个从印尼归国的小字辈,后因医术高超而名声雀起,及至再后来,就成为中国乳腺外科的第一人“黄一摸”,即是只要经他手诊,就能准确判断乳腺疾病的有或无,老百姓已经把他传为神医了。
但是我本文要说的不是人,而是四川省雅安市的汉源县。
这个汉源隐藏在川东平原的顶端,已经渐入川西山地的部位。我早上从北京出发,经汽车----飞机----汽车,地面----高空----地面,峡谷----隧道----峡谷,涵洞----河流----涵洞的一路奔驰,到达汉源时,已是皓月高悬,星斗满天,萤火虫点燃萤火灯在丛林中寻游的夜晚了。哎呀,汉源可真远啊,我觉得浑身的骨头架都要散了。
主人看着疲惫的我们,笑吟吟端出一壶苦荞茶。没经意呷了一口,精神为之一振: 嗬,真香啊,满鼻子、满嘴里,立刻弥漫开一股炒麦粒的醇厚的香气,一直钻到五脏六腑中去了。真是香,怎么会这么香?别处的苦荞我也喝过,北京的超市里也买过包装竭尽精美的苦荞茶包,可都没有这份一直抵达心扉的浓香。我眼前立时出现了夏收七月关中那一望无际大麦海的场景,跟着来到嘴边的一句话,竟然是一句诗----“养人的香”。
饭菜端上来了。变魔术似的,鱼,虾,鸡,鸭,猪,牛,羊,全是汉源特色名小吃,带着它特有的麻辣香味儿,遭到肌肠辘辘的客人们哄抢,迅速包剿、歼灭。此时,一盘翠青绿绿的素菜,像一位素面朝天的最美女子,坦坦然然地上了桌。夹了一筷子,嗬,又是香满口腔,好似刚才呷饮苦荞茶的感觉。不由想到: 汉源何地,汉源何幸,它生长的东西,怎么都有这样特殊的奇香?就后悔自己怎么没早点儿来造访汉源?
谁知这后悔竟越来越深重起来----
翌晨,起身朝窗外一看,一下子怔住了:原来自己好福气,竟然是睡在了一张天然的大花床上!
昨晚萤火虫飞翔的地方,哪儿是什么丛林,而是满山、满坡、满野、满地、满天、满天下的梨树群。雪白的梨花,茶盅般大小,一朵朵抱成团,一团团扎成簇,一簇簇团成绒条,一条条滚成大雪球,像投掷保龄球一样,发射到所有的山坡、山冈、山坳、田地、农舍、人家,一直射向目之所及的天边。又仿佛天上飘下来的白云仙子,与地面上的梨花神女会合以后,载歌载舞,比肩狂欢,演出着一场浓情浪漫的《白娘羽衣舞》。还犹如世界梨裔大会在这里召开了,凡海角天涯的梨花们都回归到她们的娘家,喜喜悦悦地见面,热热闹闹地谈笑,熙熙攘攘地嬉闹,尽尽情情地拥抱着故乡的每一寸土地。更宛若一幅天大地大的画卷,笔起笔落之间,亿兆雪蝴蝶,万点红蕊心,早将一腔丰收情,报与三春晖……
我立时又想起了陕西作家刘云的一篇散文《菜花强悍》,他奇丽地把满山满坡满天满地的油菜花开,看成是强悍的花之进军。而眼前这汉源梨花,也像油菜花所绘成的大地艺术一样,尽其全部的生命能量,在开放,在燃烧,在摇曳,在涅槃。不过有一点不同的是,我不以为它们是强悍的花,呵不,她们不是冲锋而来的军队,而是一支载歌载舞的文工团。她们倾其激情和才华表演的节目,只有短短一周时间,目的是告诉我们,告诉世界,告诉大自然:在春风荡漾的日子里,我们年年如约而来,经过孕育、哺育、吸纳日月星三光之精,采撷天地人三灵之华,尔后生长,尔后磨练,尔后成熟,最后进入到奉献的日子----那就是最高的境界,是我们年年如期开花的最后归宿。
“我们的汉源雪梨,别提多好吃了! 我们的名声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当当响,而且在国际上都响当当。不论我们多么呕心沥血地长、长、长,多么下死劲儿地增肥、增肥、增肥,总都是供不应求……”我走进梨海,听见繁繁密密的花枝上,挤挤挨挨的梨花们齐声对我说话。“不信,秋天你再来啊,到那时,满山满坡满天满地满眼睛里,就全是黄澄澄的大梨了。百里汉源,空气里传送的全是梨儿的甜香,你就更要说把汉源带回家了!”
“可是,秋天太遥远了,我等不到那时候啦。我现在就想把汉源带回家!”
“要----的,好办!何止汉源,还有雅安!”雅安市文联赵良冶主席走过来,拎着一只百宝囊,变魔术似的往外掏:
----这是我们的花椒,史称“黎椒”,油重粒大、色泽淡红、芳香浓郁,质冠全国,有“川味花椒之王”的美称。《汉书》记载,汉武帝平定西南夷,命邛、笮君张皆来贡献(汉源古“笮都”),笮都即以土产椒红为贡,从此世代为贡品。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言:“椒树……蜀人做茶,吴人做茗,皆合煮其叶以为香。”米捕《救荒本草》:“采嫩叶煤熟,换水浸淘净,油盐调食。颗(粒)调和,百味俱香。”唐宋时期花椒开始正式用于烹饪,清代把花椒麻味确立为一种独立的基本味,皆公认始于巴蜀。今天的汉源花椒,已被命名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这是我们的蒙顶山茶。蒙山跨名山、雨城两县(区),山势巍峨,峰峦挺秀,绝壑飞瀑,重云积雾。相传2000多年前,僧人甘露普慧禅师吴理真,在蒙山最高的上清峰栽了7株茶树,“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罩覆,久凝不散”,能延年益寿,故有“仙茶”之誉。采制蒙顶茶极为隆重而神秘,每逢春至茶芽萌发,地方官即选择吉日,一般在“火前”(即清明节之前),焚香沐浴,穿起朝服,鸣锣击鼓,燃放鞭炮,率领僚属并全县寺院和尚,朝拜“仙茶”。礼拜后,“官亲督而摘之”。贡茶采摘只限于这7株,最初采600叶,后为300叶、350叶,最后以农历一年三百六十日定数,每年采360叶,由寺僧中精制茶者炒制。炒茶时寺僧围绕诵经,制成后贮入两只银瓶内,再盛以木箱,用黄缣丹印封之。临发启运时,地方官又得卜择吉日,朝服叩阙。所经过的州县都要谨慎护送,至京城供皇帝祭祀之用……
----这是我们的大熊猫图片。雅安碧峰峡基地是国内最大的大熊猫饲养中心,圈养的大熊猫有100多只,从2003年起开始对它们进行野外生存训练。几十只野生患病大熊猫,经基地救治康复后,又成功放归大自然。5·12汶川大地震之后,经过重新修复和建设,大熊猫野外生存训练又在持续进行中……
----这是我们汉源独有的大樱桃……
----这是我们汉源独有的黄果柑……
----这是我们汉源独有的大香梨……
----这是我们汉源独有的雅鱼……
呵。呵。呵。
好啊! 好啊!
我笑盈盈地走进一群梨农中间,他们正爬到梨树的粗枝上,忙着给梨花们授粉、剪枝,全心全力地把自己的生命激情灌注到她们身体内,以期秋天的果实更丰硕更香甜,从而更能将四川汉源的名声远播万里。我弯下腰,捡起一枝刚刚剪下的、密匝匝的花朵还散发着清香的小枝条,庄严地举起来,说:“我把它带回北京,这是汉源所有精华的表征……”
2012.5.9初稿,于北京马连道莳萋山房
2012.7.9定稿,于英伦雷丁市半坡绿屋
作者简介:
韩小蕙,女,1954年生,北京人。198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光明日报社《文荟》副刊主编,高级编辑,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北京作协签约作家,北京市东城区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委会委员。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韩小蕙散文代表作》等20部。有作品被译往美国、匈牙利、韩国等。获中国新闻界最高荣誉韬奋新闻奖、首届冰心散文奖、首届郭沫若散文优秀编辑奖、首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奖。2003年应美国国会图书馆邀请,成为新中国首位在该馆演讲的作家和编辑,并获友谊与进步奖、国会参议员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奖、旧金山市市长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