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动态 > 正文

代成华:行走在川藏线上的艺术家 ——“雅安文艺领军人才”系列报道(一)

来源:云小雅 更新时间:2025-03-24 10:42:17 作者:

编者按:

近年来,我市文艺战线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全面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在引导创作中发掘培养人才,突出文艺领军人才的培养,加大力度扶持具有潜力的文艺人才,强有力地推动雅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在此背景下,一个个文艺领军人才异军突起,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自己所在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画家代成华、书法家王堂兵、作家陈果等人就是其中代表。

从本期起,本报推出“雅安文艺领军人才”系列报道,一起去了解这些文艺领军人才,探寻他们创作背后的故事。

 

Image-200059787037

代成华的摄影作品《在那世界屋脊上》

 

Image-200059787135

代成华在川藏线上采风

相机、画笔是他的标配,川藏线上的风景和军旅生活在他的画中,更在他的心中;雅安的山、雅安的水、雅安的历史人文,也在他的画中和心中……

他就是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雅安市文联副主席、雅安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代成华。

从相机到画笔

记录川藏线上的军旅岁月

挥毫泼墨,笔随心动,一幅有山、有人、有路、有车的画作,慢慢呈现出来……

近日,在雨城区一居民楼内的画室内,代成华正在画布上作画。

在那面墙上,还有五六幅相似的有“人、车、路”的画作。

在他的作品中,苍茫雄奇的崇山峻岭之上总有持枪巡逻的边防战士和汽车运输长龙蜿蜒游动,与山川、云、树交相辉映,浑然一体,让观众对当代“最可爱的人”油然而生敬意。

为何代成华钟情于“人、车、路”的水墨山水画?

“人是川藏线官兵,车是川藏线上的军车,路是川藏线众多奇险高山上的路……”代成华指着一幅画解释说,“这是我40余年来的川藏线情结。”

代成华,重庆綦江人,1981年参军入伍,先后任原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宣传科副科长、文化干事、俱乐部主任,上校军衔。

参军入伍后,他先后150余次随部队进藏。在条件艰苦、道路艰险、环境恶劣的世界屋脊上,他与战友们踏冰卧雪、风餐露宿,足迹遍及雪域荒漠、哨卡村寨。这一过程中,他用相机、用画笔、用心海记录下川藏线的山水,也记录下高原的变迁和发展。

多年来,代成华的作品屡屡获奖,千余幅作品在《人民画报》《解放军报》《中国摄影》等刊物发表,其中组照《悠悠川藏线》获国际摄影大奖。

除了拍摄照片,代成华还喜欢画画,他于1987年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油画系。

川藏线东起成都西至拉萨,全长3176公里(含复线),翻越二郎山、折多山、雀儿山等 21座平均海拔3500米的雪山,跨越金沙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 14条湍急的江河。

“缺氧,不缺精神;艰险,不缺意志。”“一块路碑,一个英烈;一座雪山,一个英灵。”川藏线上的众多雪山,成了代成华创作的源泉。

决定创作川藏线题材后,代成华更加深入地对这里进行了解。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甚至包括青藏高原的地质形成他都进行了大量的了解。在工作之余,他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国画理论技法的学习探索之中,在墨与水的交融浸润中,理解东方传统审美的意蕴。

在代成华眼中,川藏线是壮美的,是雄浑的,是“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的气势,是“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真切。

他笔下的川藏线虽未直接展现军人的风姿,画面中风寒雨雪行进的汽车兵,迥途险阻,曲绕云巅,虚实之间荡然着天然的神韵,透逸出质朴高华的军人情怀。

那山、那水、那车、那人,皆在笔墨间活灵活现,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与天地共鸣。

从他的山水画作品《英雄大地》《走向喜马拉雅》《西行记》《高原入梦》,观众可以感受到他的意境:思念永存的川藏军旅情缘,“怡悦性情”烟霞独往的坦荡心境。

川藏线的军旅生活,坚定了代成华的艺术品格和价值取向,沉淀了他人生艺术的深度,也成就了他艺术探索的高度。

“把川藏线作为我的作画主题,就是为了对川藏线那段艰苦岁月的追忆和纪念。”代成华说,“我有责任把这段光荣的历史告诉世人,同时也告慰我的军旅人生,告慰我的战友、告慰牺牲的烈士及他(她)们的亲人,川藏线不会忘记他(她)们,祖国更不会忘记他(她)们,历史的丰碑上永远镌刻着他(她)们的光荣称谓——英雄的川藏线人。”

 

Image-200059787189

代成华的山水画作品《英雄大地》

 

Image-200059787243

代成华的摄影作品《飞沙走石时,肩是一副铁肩》

从雪域到雅安

描绘心中的大美风景

笔走龙蛇,墨染宣纸,一幅有山、有水、有藏家风情的水墨画呈现出来。

这是代成华创作的一幅以夹金山为主题的国画。

“夹金山,作为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雪山,承载着革命的艰辛与历史的厚重。”拿着画笔的代成华说,“夹金山的气候变化无常,一会儿艳阳高照,一会儿大雪纷飞、狂风呼啸。中央红军战士们怀着必胜的坚定信念,以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终于战胜风雪严寒和高山缺氧等重重险阻,成功跨越第一座大雪山。”

夹金山的环境,与川藏线有诸多相似之处。而川藏线上的精神,与红军翻越夹金山一脉相承。多年来,代成华在创作心中的川藏线之余,也把目光和画笔投入雅安的山水之中。

代成华16岁时从重庆綦江来到雅安工作生活,对雅安也有着深厚的感情。雅安有夹金山、二郎山、泥巴山等壮美的山,有红色文化、大熊猫文化、汉文化、茶文化等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些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资源,都成了代成华创作的灵感来源。在代成华的工作室内,可以看到一幅幅关于川藏线和雅安美景的画作……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代成华的一幅幅书画作品,宛如一首首无声的诗。他画中的山,上不见其峰,下不见其麓。渺渺茫茫,横亘于天地间,浑然于时空外,充分表现出雪山冰川的苍茫雄奇。

他用笔自由豪放,皴擦点染,山脉刀削斧劈,峻峭雄浑;水墨飘飘洒洒,画面狂风暴雪,飞沙走石,晦明变化,气象万千。

在书画的世界里,他的每一笔,都是对川藏线上风景和雅安风景的深情告白,也是对川藏线官兵生活和雅安人民生活的细腻描绘。

踏破关山千堆雪,征战奇路万重山。

如果说油画训练给了代成华扎实的造型能力,那么苛刻的生存环境则铸就了他严肃的艺术态度。悟性、灵感、直面人生的态度,加上高原冰霜的磨砺,使代成华超越传统的藩篱,实现艺术上的跨越。

代成华的山水画构图奇险峻绝,混沌磅礴。叙事,是他的绘画特色。他的画笔动态性地寻觅着记忆中的气息,把故事植入画作,使之显现能量,飞扬诗意,谱写出一曲曲咏叹与昂扬的乐章。他随性畅然的抒写,虚幻旷远的意境,纯正质朴的释怀,让人感到境由心生,妙韵自然,浑然天成的氤氲气象。

有人说,代成华是摄影家中的画家,是画家中的摄影家,这种双重的身份使他的摄影作品不时透露出画意,也使他的画作常常生发出一种亲切的镜头感。

川藏线是他人生的起点,成就了他的向往和追求;一路走来,他生命的内涵培育得丰厚而充实。40余年来,他的摄影作品曾获多种奖项,书画作品也获奖颇多。

2024年年底,代成华当选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他常带着协会成员与省内外名家交流,并通过请画家到雅安或是走出雅安去学习探讨等方式,互相学习、交流。

“我们要以雅安本土的画作,与其他名家交流,吸引更多名家来到雅安写生创作。”代成华说,他将继续创作心中的川藏线,用画笔展示雅安的美,通过画作推介宣传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