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行净手、伫立,焚香、祭祀,虔诚地跪拜,把那支黄色菊花敬放在纪念碑前。我在心中默念:
“为70 年前,修建乐西公路而牺牲的4 万彝、藏、汉民工祈祷;为70 年前,人们为取得抗战全面胜利而做出的壮举致敬。”
这是再一次走乐西公路,此行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6 周年,乐西公路建成通车70 周年,凭吊抗日
战争期间建筑乐西公路献出生命的军民和劳工,我们陪同美籍华人、华藏山社创始人杨先生一行,重走乐西公路。
乐西公路修建于1941 年,是乐山到西昌的一条抗战公路,经峨眉,循大渡河,金口河,绕蓑衣岭,至岩窝沟,抵汉源富林,沿大渡河至石棉;继续南行经冕宁,与云南西祥公路衔接,全程525 公里。汉
源境内80 公里。
从汉源县出发,途经乌斯河,过长达2.5 公里的“深溪沟隧道”,进入金口河区,沿着陡峭绝壁而上,道路越走越窄,山势越来越高,擦肩大瓦山、到达海拔2800 米的蓑衣岭,一路魂惊。在那里我们缅怀了为筑路牺牲的筑路者,在当时的指挥长赵祖康先生题写的纪念碑“褴褛开疆”前拍照留念,我们继续艰难行走。
我们到达最为艰险的路段岩窝沟,举行了纪念碑揭碑仪式,该碑由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华藏山社、汉源县乐西公路抗战文化研究联合会所立。
说到乐西公路,不由得想起了那个词语:“勿忘国耻”。1939 年,国民政府交通部奉命勘测筹备筑建乐西公路。当时,粤汉铁路已被日寇切断,修筑乐西公路,可以成为四川通往缅甸国际公路最短的道路。同年8 月,国民政府在乐山成立乐西公路工程处,我国最为杰出的公路专家赵祖康为工程处处长,全面负责乐西公路的修筑事务。
1940 年春,因战事紧急,蒋介石下令乐西公路必须在一年内建成通车。为尽快建筑这条公路,使之在抗战中发挥最大作用,乐西公路工程处先后从乐山、夹江、峨眉、井研、汉源等36 县,征调民工24万人。
海拔2800 米的蓑衣岭是乐西路经过的最为艰险的路段。蓑衣岭是当时川康两省的界山,终年云雾漫、雨水滴零,行人翻越必备蓑衣、斗笠等雨具,故名蓑衣岭。
据史料记载,蓑衣岭和岩窝沟山势陡峭,气候恶劣。仅在打通岩窝沟7 公里长的路段中就死亡民工1400 多人,其中,仅坠崖身亡者就达40 余人。据不完全统计,自1939 年5 月路勘之时算起到1941年底,乐西公路全线正式竣工通车,全长525 公里的公路,由于疲劳、疾病、工伤等原因,伤亡人数竟多达4万余人。
抚今追昔,川康两省民众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在短短一年的时间,用血肉筑成了乐西公路,创造了世界公路建筑史上的一项奇迹,为中国抗战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展望未来,抗战文化资源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也是旅游文化资源,研究它与挖掘它,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